這是發生在荊楚大地之上看不見敵人的殊死搏斗
這是軍事醫學專家團隊和人民群眾一起風雨同舟
這是勇敢逆行直面新冠火線光榮入黨的抗疫故事
這是建黨百年歷史長河永遠值得珍藏的堅定回眸
6·15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大型紅色原創話劇《黨旗那抹紅》今日重裝與您見面!
首演地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大禮堂
(一)創作背景
1.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成立4周年前夕,作為軍事科學院唯一授權出品的原創紅色舞臺劇,該劇承載著向建黨百年獻禮的光榮使命,責任重大、任務光榮。
2.在全世界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的今天,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對于進一步激發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奮發有為、勠力同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祖國有著極其積極和深遠的時代意義。
3.舞臺劇《黨旗那抹紅》是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的抗疫故事第一次以話劇形式展現在舞臺上,因而倍受矚目。反映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對于各單位生動形象地開展黨史軍史教育,深刻感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著直觀的教化作用。
(二)創作目的
1.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習總書記“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以藝術的形式展現紅色文化內容,講述偉大的抗疫精神,潛移默化中實現紅色火種的代代相傳。紅色文化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基石,是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的特色內容,更是實現中國夢的迫切需要。
2.傳承和弘揚無私奉獻的“抗疫精神”
踐行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形成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是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舉措,我們要把二十字的偉大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運用到日常的學習工作之中。
3.謳歌軍地協同、雙擁共建的感人事跡
在武漢抗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感人的事跡,需要通過藝術手法反映出來:一是軍地攜手、加強聯動,全面推動軍民戰“疫”;二是軍民一心、廣泛動員,齊心協力抗擊疫情;三是模范擁軍、多方保障,地方為部隊提供防護物資;四是擁政愛民、人民有難,軍人當先火線逆行。
(三)創作意義
1.為中國紅色文化傳承探索新的操作路徑
2.為紅色基因的宣揚提供鮮活的運作范本
3.為中國全民紅色教育探尋嶄新思考維度
舞臺劇《黨旗那抹紅》就是要通過生動記錄一名抗疫團隊的研究人員從向往入黨到火線入黨的閃光軌跡,通過記錄她在軍事醫學專家組受到廣大一線共產黨員行為感召的心路歷程,謳歌以陳薇院士為代表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團隊日夜奮戰,創新構建了核酸檢測、抗體篩查和多重病原檢測三位一體的檢測平臺;謳歌這個英雄群體無畏生死,奔赴一線開展新冠肺炎流行規律調查研究,為科學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謳歌這個英雄群體攻堅克難,爭分奪秒研發疫苗,為民而戰的英雄壯舉。
(四)劇情介紹
1.《黨旗那抹紅》由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榮譽出品,由軍旅作家、軍事科學院軍事人物研究室副主任劉巍擔任編劇和主題歌作詞,主要以文學創作的筆法,講述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動人故事。劇目借助抗疫團隊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的視角,展開整個劇本的敘事。
2.全劇選取女主人公春節期間緊急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參與搭建移動式帳篷生物安全實驗室并進行核酸檢測、隨隊前往金銀潭醫院ICU病房收集臨床樣本、專家組核心成員到實驗室看望慰問以及疫苗終于研制成功、并光榮火線入黨等生動場景,設置分幕內容。
3.生動展現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面對新冠疫情,不顧安危、不負使命、“向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沖鋒”的崇高大愛,充分體現軍科抗疫的專家團隊勇敢逆行、“除了勝利,別無選擇”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原創 | 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 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頻道推薦/

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6月27日至29... [詳細]
精選酷圖/